虽然你换了个名字,
但我觉得你还是不够爱我~~
今年10月12日,麦当劳(中国)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金拱门(中国)有限公司。消息一出,网友纷纷吐槽这极其接地气的名字,并且拿其菜品开起了玩笑,像是招牌肉夹馍、香煎鸡蛋饼、油炸土豆条等等,层出不穷。吐槽之余更是感叹汉语的魅力还有外商们的一片苦心。
小故事一则
首先分享一个小故事: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,有一种叫做“蝌蝌啃蜡”的东西上市,这骇人的名字,就算是知识分子恐怕都不敢买这种东西。“蝌蝌啃蜡”正是可口可乐最早的中文译名。作为一种饮料名让人直接想到黑黑的小蝌蚪,这销量也能想象了。于是可口可乐公司悬赏350英磅征求译名,著名画家兼作家蒋彝想出了"可口可乐"这个经典译名,扭转了销售颓势。
上面的故事告诉我们取个好名字的重要性,一定要取好名字!!!(多翻翻字典)
论到取名字的艺术,不得不佩服这些大佬:Google谷歌童鞋,据说当年谷歌为了接地气才用了“谷”字,寓意丰收。Google大概以为这个译名充满中国乡村的田园气息,但是却联想到七八十年代的西北农村!;NEC恩益禧,日本电气公司NEC进入中国后,为了弱化国家身份,起了一个非常中国化的名字,但这个名字怎么看都像卖药的。
改名的背后
在各种名字的背后,很容易看到本土化,中国化折射出的光辉(暖暖的,很贴心呢!)但是改名不等于本土化,改名只是其中一个手段,距离真正的本土化,外企们还任重道远。毫无疑问,中国消费市场是一块巨大的蛋糕,吸引了众多外企目光。为了能够分到更大的一杯羹,众多外企都在深化其本土化战略,希望能更好的迎合消费者的要求,从而能为公司创造更多利润。但是“本土化魔咒”却一直存在,并且越来越紧。比如微软Windows 10,在一周年更新的安装过程中显示诗词,本意是希望这个设计让中国用户等待更新过程不太无聊,但却遭到了不少吐槽。又比如亚马逊中国,制作中国版Kindle电子书等,希望进一步满足中国用户需求。但遗憾的是,这些表现并没有得到中国用户的认可。
百科上的本土化:本土化不是狭隘的地域观念,更不是族群的对立,而是放眼国际,展望未来。到了一个新地方,想要融入当地生活环境,学习当地的语言、接受当地风俗习惯,就成为必要的条件。一句话说完,就是入乡随俗,生拉硬拽并不能给自己戴花。企业要把自己当作目标市场中固有的一员融入当地文化,以适应环境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,绝不是靠改个名字,搞搞宣传就可以一蹴而就的。
在本土化方面保洁公司就做得就比较成功了。宝洁公司一方面把其品牌换上十足中国化的名称如玉兰油、飘柔、海飞丝、潘婷等;另一方面针对中国民众热爱大自然、崇尚野生虫草王疗效的普遍心理,在许多野生虫草王中加入天然药用植物成分,如野生虫草王配方生产的佳洁士牙膏等。 此外,宝洁还利用中国的节日、黄金周搞买赠类型的促销活动(剁手党最喜欢了!!)当然了,还有什么高大上的本土化研发中心、分销渠道等等。
其实,不只外企进入中国市场会遭遇本土化难题,中国企业走向海外同样会面临这一问题。如何更好的了解当地市场,做出符合市场发展的决策,设计真正迎合大众需求的商品,不仅是每个企业要思考的问题,也是他们必须要面对的挑战。希望能有更多的企业能走出去,走进来,最起码希望”金拱门大酒店”能够借着这波改名浪潮上市更有中国风味的菜品。
文案:苏嘉烨
排版:伍彩玉
上一篇: 国家药监局:8批次化妆品检出禁用原料
下一篇: 野生虫草王帮你打造陶瓷嫩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