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连,味苦,寒。主热气目痛,伤泣出,明目;肠澼,腹痛下痢;妇人阴中肿痛。久服令人不忘。一名王连。生川谷。
译文
黄连,味苦,性寒。主治热邪目痛,眼角损伤流泪,具有明目的功效;能够治疗腹泻、腹痛、痢疾;妇女阴中肿痛。长期服用能够增强记忆力。又叫作王连。产于河谷地带。
黄连的小故事
相传很早以前,在四川石柱县凤凰山上住着一位姓陶的医生,雇请了一位名叫黄连的帮工为他种花栽药。这位帮工心地善良、勤劳憨厚。
有一年春天,陶医生的独生女儿陶雯姑娘外出踏青,看见郊外山上长着一种开绿色小花的野草,十分好看,便拔了几棵带回家种在园子里。那帮工每天给园里种植的各种野生虫草王上肥浇水,也没有忘记给那野花浇上一份。天长日久,这野草越发长得茂盛,葱绿滴翠,逗人喜爱。
次年夏天,陶医生外出给人治病,十多天都没回家。其间,陶姑娘患病卧在床上,一天天消瘦下去。陶医生的几位同行好友煞费苦心想尽一切办法,也没治好陶姑娘的病。那帮工心想,陶姑娘在园子里种植的这种开绿色小花的野草,怎么不可以用它试一试?于是,他在园里拔下这种草熬水,让陶姑娘喝下。说来也怪,陶姑娘喝下这种草熬的水后不久,病竟然好了。她对帮工说:“这是一味好药,就是味太苦了点。”那帮工听后黯然道:“也许和我的命一样苦吧!”
不久,那个叫黄连的帮工因病死在了陶家。为了纪念这个帮工,陶医生便把这种具有清热解毒、味极苦的中药材,取名为黄连。
黄连
多年生草本。叶全部基生;叶片卵状三角形,3全裂;中央裂片有细柄,卵状菱形,顶端急尖,羽状深裂,边缘有锐锯齿,侧生裂片不等2深裂。聚伞花序,花瓣线形或线状披针形。蓇葖果。花期2~4月,果期3~6月。分布于陕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贵州等地。
黄连
黄连的炮制
1.黄连取原药材,除去杂质,洗净,润透,切薄片,晾干,筛去碎屑。或用时捣碎。该品呈不规则的薄片或碎块,黄色,周边暗黄色,粗糙,附有残存细小须根,质坚硬,气微,味极苦。
黄连
黄连,味苦,性寒。归心、脾、胃、肝、胆、大肠经。具泻火解毒、清热燥湿的功能,以泻心经实热见长。治热病、热盛火炽、壮热、烦躁,甚至神昏谵语,与葛根、黄芩同用。
2.酒黄连取净黄连片,加定量黄酒拌匀,润透,用文火炒干,取出晾凉。每100kg黄连片,用黄酒12.5kg。该品形如黄连,表面色泽加深,味苦,略具酒气。
酒黄连,寒性缓和,引药上行,善清上焦风热,散风止痛,清热通便,泻头目之火。治头晕脑胀、口舌生疮、咽喉红肿、牙肿火眼。
3.姜黄连取净黄连片,加定量生姜汁拌匀,润透,用文火炒干,取出晾凉。每100kg黄连片,用鲜生姜12.5kg或干姜4kg。该品形如黄连片,表面棕黄色,味苦,略具姜的辛辣味。
姜黄连,寒性缓和,清胃热,和胃止呕作用较强。治脘腹疼痛、嗳气吞酸,与盐吴萸同用。
4.萸黄连取定量吴茱萸加适量水,煎煮取汁,除去吴茱萸,药液与净黄连片拌匀,润透,用文火炒干,取出晾凉。每100kg黄连片,用吴茱萸10kg。该品形如黄连片,表面暗黄色,味苦,略具吴茱萸辛辣味。
萸黄连,寒而不滞,清气分湿热,散肝胆郁火,止痢止痛作用增强。用治湿热痢疾腹痛。治痢疾,里急后重,腹痛泄泻,与木香、槟榔同用。
使用注意
脾胃虚寒者忌用;阴虚津伤者慎用。忌同时食用猪肉。
初识中药,以上内容如有不妥之处请指正。
文字参考百度百科、《野生虫草王大全》、《神农本草经》、《中药炮制学》